吴晓波说,2019年是特殊的一年。

 从“五四”百年,到国庆阅兵,从推特总统特朗普,到尼尔·弗格森的“我突然意识到,西方主宰世界的五百年已接近尾声”,2019年呈现出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张力。

 你我身处大时代,风从八方来,人往何处去? 查看详情

即将到来的2020年,不会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快年份”。经济增速不会太快,产业复苏不会太快,投资成效不会太快,消费提升不会太快,国际环境的改善,也不会太快。

 

但是,在不太快的年份里,会有新的能量悄然聚集,会萌发出一些与长久相关的机会点,会改变产业投资和财富增值的气质和逻辑。 

在2019年这个充满变数的年尾,蓝狮子联合吴晓波频道、出版社甄选了一份财经书单,与大家一起遇见2019,预见2020。

 

发起方 

蓝狮子、吴晓波频道、浙江大学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四川人民出版社、浙大全球浙商研究院 

 

01 2020年

是谁开启了经济碎片化的序幕?

 

作为各级政府智囊的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多年深耕经济金融领域,连续5年为读者贡献经济类畅销榜单上的优秀作品。他在经济分析与预测方面,可谓建树颇丰。

近两年,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全球经济也是“妖风”阵阵。“百年一遇之大变局”时代,中国经济走向成迷,各种声音层出不断:2020的经济是否如2019年一般惊心动魄?还是会别开生面,重拾信心?这本书为大家答疑中国经济现状的同时,也从14个维度阐释了中国经济新的可能性。 

 

《中国经济2020》

王德培 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02 诺奖与中国

十位诺奖得主对中国经济说了什么?

 

近两年,大家对人工智能的讨论爆发式增长,同时也开始担心人工智能会大比例取代人类劳动力,从而造成大量失业,特别是在低端劳动力领域。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却在这本书中说,被智能机器取代的常规工作会主要集中在技能分布的中间段,底层工作反而能生存下来!是不是很颠覆你的认知呢? 

这本书要带你开的脑洞可不止这一个,它集结了10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从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平等和收入分配、未来就业趋势等各个角度,分析展望中国经济的未来。透过巨人的眼睛,我们会看得更加清楚。

 

 

《中国经济的未来:10位诺奖经济学家建言中国经济》

吴思、李大巍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03 汽车与城市

汽车与城市的关系是什么?

 

2019年,作者从杭州出发,沿着中国汽车产业城市脉络,从长春、十堰、上海,一路到珠三角,寻访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脉络,窥探中国代表性城市与区域的崛起、陨落与重生。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读了此书后写了推荐语:“我见证了几十年汽车的发展,在这里发现汽车原来可以这样看。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同样,它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改变。这改变有时是复杂的,但更多是精彩的。这本书从汽车说开去,讲出的是一个鲜活的社会故事。很妙、很新。值得一读”。

 

 

《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

王千马 何丹 执笔 浙江大学出版社

 

04 人工智能

AI时代金融投资该怎么办?

 

AI为强数据导向和依赖用户流量的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创新升级的契机,在提高数据使用效率的同时,也引领着新型金融服务产品的诞生,而AI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满足用户真正的金融需求。 

国际金融专家、央视纪录片《华尔街》《货币》学术顾问陈思进认为,本书的作者作为一个“老金融”,继提出“金融科技”之后,提出“AI金融时代”已经来临。如果说《金融科技: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未来》的出版是恰逢其时,《AI金融时代》就是引领了先机,预示了金融业的发展方向,值得金融从业者阅读。

 

 

《AI金融时代》

余丰慧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05 区块链

区块链是谁的机会?

 

这本书会带你走进12位区块链先锋人物的世界。他们中有技术极客,有量子学派的创始人,有公链、通证经济等领域的大佬……他们在书中分享了自己与区块链结缘的故事,以及在创业中曲折与坚守的心路历程。对于特币扩容之争、The DAO事件、2014年至2015年残酷的行业寒冬等热点话题,他们也抛出了各自的观点。 

你或许会和我一样,初读时对他们观点的差异甚至对立感到疑惑,但自由的思想表达、沉着勇敢的探索就是他们想要告诉你的——区块链领域没有标准答案,无限的未来里,我们有无限的可能。

 

 

《区块链十年:看见怎样的未来》

巴比特 编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06 用户

流量稀缺时代如何通过用户数据破局?

 

《小数据战略》一书讲述的是,在新零售时代下,品牌与用户的关系如何数字化的过程,也即,如何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收集、沉淀、分析、挖掘,逐步完成用户数据管理、精准营销、需求挖掘、品牌洞察、布局自零售的过程,重构用户关系,沉淀超级用户,最终实现“以老带新”的自零售的商业模式。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对于新零售,我们需要保持极大的警惕、耐心和勇气。最终谁会赢,是互联网公司、百货零售公司,还是制造公司,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用户愿意跟谁站在一起。很显然,那些有小数据能力的公司胜出的机会大一些。

 

 

 

《小数据战略》

周宏明、袁啸云 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07 华为

华为手机如何从鸡蛋壳里打出去?

 

华为终端前战略官芮斌,站在经历者与观察者角度,呈现了他眼中华为终端业务崛起的逻辑。以华为手机品牌的时间发展为主要脉络,介绍了华为手机业务的组织架构、后台资源支持、产品研发和终端销售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梳理华为从2B到2C业务的转型过程。华为终端的品牌运营、生态战略布局和各方面管理经验,值得很多的企业借鉴。

  

 

《华为终端战略》

芮斌、熊玥伽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自称是一名非典型的人力资源专家,而在华为,他仅用3年时间就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人力资源专家,这种对跨界人才的包容与塑造,就是灰度理念的延伸表现之一。 

他在这本书中首次系统地呈现了灰度管理在华为实践中的应用:以灰度看华为的组织架构,灵活应变是组织效率和生命力的重要保障;以灰度看成果分享,强调设计思路的创新,而创新的首要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华为的灰度,不是模棱两可,而是黑与白之间一种微妙的均衡,渗透于华为人才管理的方方面面。 

30年,从200亿的微小企业成长为7000亿的世界500强,为什么是华为?在这本书中你或许会收获新的启发。

 

 

《华为灰度管理法:成就华为的基本法则》

冉涛 著 中信出版社

 

08 阿里巴巴

销售铁军是怎样炼成的?

 

“阿里军校”首任校长李立恒,将自己长达十几年销售和管理一线的经验进行沉淀和总结,将销售细分为挖需求、抛产品、解问题、提成交这四个基本步骤,对销售新人的心智进行训练,让他们拥有销售思维,再通过行为练习让这种思维成为习惯,最终步步进阶转型成为Top sales。首次披露了“阿里铁军”这个传奇而又神秘的销售团队的整套训练心法,以及他们极强的销售思维及习惯,可以说这是一本销售实战手册。

 

 

《阿里铁军销售课》

李立恒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所有的成功都有迹可循,销售也不例外。这本书的作者贺学友,是阿里中供铁军的灵魂人物,获得了11个阿里销售冠军(该记录至今无人刷新)。这本书可以说凝结了他在阿里十余年卓有成效的销售经验。他从销售员自身素质、客户和决策者分析、销售和谈判技巧、签单成交、目标分解等方面,分享了成为销售冠军必备的实战能力和素质。同为阿里校友的淘宝大学前校长陈庆探(步惊云)作为本书的读者之一,看完后推荐:“这是一本现实版的销售圣经”。

 

销售本身充满挑战,了解背后的规律与技巧,无疑对我们大有助益。

 

 

《销售冠军是如何炼成的:阿里铁军销售进阶课》

贺学友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09 新金融

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有什么?

 

给小微企业贷款一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一位来自孟加拉国的学者穆罕默德·尤努斯于1983年创办了专门给穷人提供小额贷款的格莱珉银行,由于这一创举,他于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我们再将视野挪向中国,2015年6月开业的网商银行,诞生于阿里生态、核心系统基于云计算架构。这家银行立足于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群体,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已经为超过1600万小微经营者,提供了超2万亿的贷款。 

普惠、拓荒、平等、无微不至,这是网商银行也是金融科技为小微企业带来的红利与福祉,也为探索普惠金融的中国道路点亮了一盏灯。

 

 

《云上银行》

蓝狮子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10 新隐形冠军

成为国际化隐形冠军的道路上

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在赫尔曼·西蒙通过20多年收集的全球2734家隐形冠军公司数据中,中国仅有68家隐形冠军企业,而本书的主角安琪酵母便是其中之一。 

2001年第一次参加美国国际烘焙工业展,几乎走遍了所有展位的安琪员工,没有引起任何一家公司的兴趣,但30年多后的今天,国际同行一改常态,纷纷跑到宜昌登门拜访,还主动邀请安琪回访他们的企业,参观工厂、研发中心。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是安琪不断地自我突破。 

作为一个行业的后来者,并不意味着你已经丧失了夺冠的机会,关键在于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被巨头挤压的市场中,除了加速学习已有的技术外,如何研发一种只属于自己的“秘密武器”,这点非常重要。

 

 

《发酵:安琪酵母的隐形行业冠军之路》(即将出版)

杜博奇 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年以来,蓝狮子始终在寻找与创造多元、丰富、有趣的财经阅读样本,坚持呈现更多更好的财经图书,提供更专业更纵深的商业剖析。 

希望我们对于商业的观察与记录能够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延伸出新的解读与生命。